紅六軍團后代尋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重走紅軍路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是在全國土地革命戰爭處在最困難的時期,中央和其他主要革命根據地受到很大損失甚至喪失的情況下創建的,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江南岸的最后一塊紅色根據地。它鉗制和吸引敵人,配合中央紅軍實現了偉大的戰略轉移;紅二、六軍團有了戰略依托,使其發展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僅永順一縣就有8萬多群眾參加保衛根據地的戰斗,犧牲11800多人。
10月12日,原永保(1934年湘鄂川黔省永順分為永保、郭亮二縣)縣委書記、貴州省省長李立(李國華)女兒李永忠、開國少將甘祖昌女兒甘仁榮及謝勇武、張玉蘭等6位紅六軍團后代從江西省九江市出發,先后經過張家界、鶴峰、宣恩、咸豐、酉陽、印江、南腰界、來鳳、龍山,于10月23日抵達永順縣。沿當年紅六軍團在永順縣的革命足跡,追尋父輩的腳步,尋訪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重走紅軍路。
在首車鎮尋訪紅六軍團主力宿營地,在小井村尋訪小井阻擊戰舊址,在吊井鄉尋訪紅軍設伏地點,在萬坪鎮尋訪十萬坪大戰舊址,在毛壩鄉毛壩村參觀十萬坪大戰指揮部,在桃子溪村參觀桃子溪戰斗遺址,在塔臥鎮瞻仰湘鄂川黔革命烈士紀念碑并敬獻花籃,參觀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政府舊址、紅四分校舊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在永順縣城參觀永保縣革委會舊址、天主教堂會議舊址。
10月25日上午,在永順縣政協會議室召開座談會,舉行了捐贈書籍、圖片儀式,分別向永順縣委、永順縣委黨史研究室和塔臥革命烈士紀念館捐贈書籍、相片和420余名紅六軍團后代親筆簽名的“紅六軍團后代赴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尋訪團”紀念旗。
紅六軍團后代重走父輩紅軍路后,深深體會到父輩們的艱辛、永順人民為革命做出的貢獻。為把老區建設得更加富強,實現2019年全縣脫貧,紅六軍團后代們表示愿意為永順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作用。
(彭治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