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父輩紅色足跡,緬懷先烈豐功偉績

王承雄在十回港渡口講述當年解放軍渡河情景

澧縣澧西街道關心社區83歲的易法德老人,為尋訪團成員講述當年戰斗情景

尋訪團全體成員在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祭奠先烈并合影留念
9月17日,原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后代湘鄂桂戰地尋訪團成員到澧縣追尋先輩紅色足跡。
1949年7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四野四十九軍一四五師四三五團解放了澧縣,這支英雄的部隊從白山黑水中走來,揮師南下,橫渡長江,向湘西挺進,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支英雄部隊的后代組成湘鄂桂戰地尋訪團,踏著父輩的足跡,憑吊先烈,尋訪他們為新中國解放曾經戰斗、流血、甚至犧牲的地方,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尋訪團中,還有一位特殊成員,他曾是四三五團三營八連二排排長,如今94歲高齡的老人劉毓全,戰地重游,更是感慨萬千。
解放澧縣城的激戰,是解放大軍突破長江天塹,進入湖南的第一場惡戰。戰斗于1949年7月22日上午打響,解放軍分三路向縣城內敵人發起進攻,整個戰斗于23日凌晨3時左右結束,歷時一天一夜,共殲敵2500余人。戰斗中,我軍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因作戰、涉水、中暑而犧牲的有104人。
尋訪團在澧縣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承雄的陪同引導下,重溫了70年前的作戰線路。在十回港渡口,王承雄為尋訪團講述當年解放軍強渡澹水河情景,并簡單介紹了大革命前后時期發生在澧縣十回港所在地革命歷史事件;在澧縣多安橋橋頭,王承雄向尋訪團成員講述當年435團2營在澧縣城東多安橋頭攻打敵人的戰斗場景;在縣城西張家鋪,澧縣澧西街道關心社區83歲的易法德老人,為尋訪團成員講述四三五團三營從西邊攻打張家鋪敵碉堡的所見所聞,并和原四三五團三營八連二排排長劉毓全共同回憶當年戰斗的情景。
最后,尋訪團全體成員在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為在解放澧縣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敬獻花圈,祭奠先烈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