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區舉行首屆趙必振學術研討會

活動開幕式

參觀現場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11月12日,常德市鼎城區為緬懷“中國譯介馬克思主義第一人”趙必振先生,隆重舉行了首屆趙必振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傳播研究專家、學者云集一堂,就“趙必振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探討,碰撞學術與思想火花。
此次研討會由湖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主辦,常德市鼎城區委、區政府承辦,常德市鼎城區委黨史辦、趙必振研究會協辦。
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編譯局、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湖南省社科聯、湖南省黨史人物研究會、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以及常德市、鼎城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近300人參加了會議。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求是》雜志社原社長李捷,湖南省委原副書記文選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鄧純東等應邀出席開幕式并講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莊超主持會議開幕式,副主任謝承新主持大會交流發言。鼎城區委書記楊易,常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胡丘陵,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巡視員、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會長夏遠生分別致辭。會上,6位專家學者作了主題發言,8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發言。會議期間還舉行了《趙必振文集》首發式,參觀了趙必振紀念館和研究基地,會議議程緊湊,氣氛熱烈。
本次研討會共收到與會者論文50余篇,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進行學術交流,真正做到了各抒己見,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通過交流討論,與會專家在趙必振作為“中國譯介馬克思主義第一人”的歷史定位問題上取得共識。一致認為,這次學術研討會為豐富和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研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明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質性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創建,起到了熱身效應。
與會專家和會議舉辦方共同表示,首屆趙必振學術研討會只是一個開始,要把趙必振研究工作延續下去。努力把趙必振學術研討活動辦成全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研究的重要平臺,使湖南常德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研究的重要基地。通過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研究,探究社會主義學說從20世紀初傳入中國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完整發展歷程,從而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趙必振(1873-1956),字曰生,名廷敭,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青年時期思想進步,積極參加戊戌維新運動和反清自立軍運動,流亡日本期間廣泛吸收當時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他于1902至1903年間,先后翻譯出版了《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社會主義廣長舌》《近世社會主義》三部社會主義專著,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國人思想的覺醒與啟蒙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近世社會主義》一書被理論界權威部門認定為“中國近代第一部較系統介紹社會主義的譯著”。因此,趙必振被理論界、學術界譽為“中國譯介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2011年,在建黨90周年之際,省委黨史研究室編印出版《風云際會——建黨偉業中的湖南人》一書,書中首篇即以“中國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第一人”為題對趙必振進行推介。此書在常德、在鼎城引起強烈反響。2013年,在趙必振的家鄉鼎城區石板灘鎮舉行了“紀念趙必振誕辰140周年座談會”,拉開了研究、推介趙必振的帷幕。2014年,建成趙必振紀念館并對外開放,趙必振逐漸被外界所知。2017年,為深入推進趙必振研究工作,鼎城區成立趙必振研究會。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努力,收集趙必振的譯著、專著、詩文等作品達130余萬字,整理推出了《趙必振譯文集》和《趙必振文集》;通過積極聯系全國各大高校專家、教授,引起學界重視與支持,建立了規模較大的學術顧問團隊,并與中南大學聯合,成功申報趙必振研究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使趙必振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當天下午,與會嘉賓前往趙必振的家鄉鼎城區石板灘鎮,參觀了趙必振紀念館和趙必振研究會研究基地。(曾世平 龔 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