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湘:弘揚黨史文化 構筑中國精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新形勢下,黨史工作要明確目標,找準定位,切實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在黨史文化中挖掘深刻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黨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和人文情懷的集中展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黨史文化,從黨的革命歷史中汲取精神動力,從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中感受精神震撼,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中獲得精神啟迪,從而增強愛國情懷、培育高尚情操、鑄就創新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文件《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切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貫徹落實《意見》應進一步挖掘黨史文化的深刻內涵,闡發黨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提升黨史文化、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征集、研究空間,充分發揮黨史文化催人奮進的時代引領作用。
在黨史宣教中凝聚奮進力量。當代中國的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多變,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異常尖銳,國家安全面臨各種新情況新挑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史素材助力史實智鑒,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黨史宣教工作,能夠以成功經驗啟迪人,以失敗教訓警示人。加強黨史宣教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鞏固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有效途徑。創新黨史宣教載體,拓寬黨史宣教平臺,能夠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的廣泛性和成效性。充分挖掘地方黨史資源,建好黨史紀念場館,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開展系列紀念活動,使人民真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擴大主流黨史信息傳播渠道,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方式,建立多形式的傳播機制,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經濟社會發展最新成果,主動占領黨史輿論陣地,旗幟鮮明地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最大限度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在黨史事業中助力偉大復興。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史工作肩負總結黨的歷史和執政經驗、研究黨的執政規律的神圣使命,肩負著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重要責任。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黨史工作的重大意義,從黨的歷史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積極推進黨史事業促進黨的建設,為實現中國夢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和堅強的組織保障。進一步落實中央“一突出兩跟進”的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找準黨史工作為現實服務的結合點,發揮以史鑒今、服務現實、資政育人、促進發展的作用。“一個不記得來時的路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大力弘揚黨史文化,要真正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新的長征路上更好地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作者系中共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