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革命老區貢獻與精準扶貧”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2017年9月26日至27日,由我室牽頭舉辦的“湖南革命老區貢獻與精準扶貧”學術研討會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如期召開。由于主承辦方和與會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會議共話老區貢獻,共謀扶貧大計,助推精準脫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這次研討會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為指針,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鮮明的時代感,主要體現了三大特色:一是視角獨特。研討會以“湖南革命老區貢獻與精準扶貧”為主題,把革命老區貢獻、紅色旅游扶貧、對策研究脫貧三個篇目放在一個平臺進行研究,很好地落實了黨史研究要“一突出、兩跟進”的要求,是發揮黨史工作資政育人、服務現實的創新舉措。二是全新嘗試。研討會由我室和省扶貧辦、省老促會、省中共黨史學會、湘西州委聯合主辦。主辦方分屬黨委和政府兩個系統,需要左右協調、上下溝通,加之會議地點偏遠,交通不便,各方考慮問題出發點、側重點不同,協調難度較大。大家同舟共濟,使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嶄新嘗試取得了成功。三是亮點紛呈。研討會不僅安排了專家學者發言,而且安排了舉辦單位負責人或有關同志發言,還邀請了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歐陽淞,省黨史聯絡組常務副組長、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泰波,省委副秘書長、省韶山管理局黨委書記施亞雄等領導講話。會議在紅色小鎮——塔臥舉行了“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授牌和“國家級烈士陵園紀念設施”揭牌儀式,安排的考察獨具湘西特色,融綠色、紅色、古色為一體,使與會者領略了湘西建州6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績、體驗了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精準扶貧”地——花垣十八洞的舊貌新顏,感受了我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遺址的獨特魅力。四是成果豐碩。主辦單位組織權威專家認真評審,從征集的110多篇論文中擇優篩選了50多篇論文,以《湘潮》增刊形式印發與會代表。該增刊分特稿、總論、老區貢獻、紅色旅游扶貧、對策研究脫貧五大篇。論文集全面闡釋并弘揚了老區精神,探索了推進精準扶貧的實施路徑,對各行業的扶貧實踐進行了總結,較好地體現了會議主題,達到了預期效果。《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紅網、《團結報》等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專題報道。大家紛紛點贊研討會主題很好、時機很好、形式很好、水平很高。
這次研討會之所以能夠得到各方好評,主要歸功于三個方面:一是領導重視。省委副書記烏蘭,省委常委、秘書長謝建輝,副省長(現政協副主席)戴道晉、隋忠誠批示同意舉辦學術研討會。室主任莊超不但親自趕往湘西永順、花垣等地現場考察,確定開會地點,而且多次主持會議,協調主承辦方分工,還出面聯系出席會議領導,陪同有關領導考察;副主任王文珍作為研討會籌備組長,統籌調度室內外力量,帶領征研處負責人3次前往湘西調研,對學術研討會從論文組織、會議材料調度、會議手冊編輯,到會場的布置、新聞宣傳等都做了精心安排。二是精心組織。原定參會的兩位省級領導因省委重要會議缺席,為會議組織增加了難度。處室精心籌備,明確責任分工,積極協調主承辦各方,及時溝通情況,精心修改方案,精心細化線路,妥善應對突發情況。特別是湘西州委黨史辦全體同志積極配合,加班加點,在布置會場和接待中做了大量細致工作。三是通力協作。研討會歷經9個多月的謀劃、籌備、推進,到會議圓滿落下帷幕,得益于各方精誠合作。省扶貧辦積極參與約稿和經費申報,省老促會積極配合論文約稿和篩選,省中共黨史學會秘書處全力以赴,辦公室、宣教處、聯絡處等處室全力支持。征研處更是群策群力,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確保了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桂新秋 李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