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蕭治平
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中校教導員,1940年10月2日于江蘇泰興、黃橋之間珣國
蕭治平(1910-1940),原名蕭紀生,參加革命后改名治平,意在"治國平天下",湖南瀏陽縣淳口鄉楊柳村人。父親蕭光庭是位鄉村塾師,他自小跟父親讀古文。先后在進善初小、早禾田高小和瀏陽第一中學求學。中學期間,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秋,瀏陽全縣群眾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各校少年先鋒隊代表在瀏陽中學開會,蕭治平當選為全縣少先隊的領導成員之一。1929年下半年,他回淳口鄉組織與領導少年先鋒隊的革命活動。1930年冬,因他對紅軍曾提出的"以燒殺對燒殺"的"左"傾思想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一度受到錯誤處分,被迫回鄉教書4年。1935年2月,在蕭國生(他倆曾一起搞過少先隊活動)的邀請下,奔赴中共湘鄂贛西北特委,在紅十六師第四十六團宣傳部工作。1936年春,由蕭國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調任第四十六團連指導員。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9月,在國共合作抗日的形勢下,紅十六師改編為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游擊隊,駐平江嘉義一帶,蕭治平負責宣傳組織工作。他擅寫會畫,曾用漫畫揭露國民黨當局企圖"招撫收編"紅軍游擊隊的陰謀。1938年1月,湘鄂贛邊、粵贛邊、皖浙贛邊三支紅軍游擊隊,合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游擊隊改編為第一支隊第一團,蕭治平在這個團第三營任教導員。2月7日,部隊在嘉義誓師后,向華東敵后挺進。3月,全支隊到達皖南的巖寺,在接受第三戰區的"檢閱"后,向蘇南挺進。4月28日,新四軍第一支隊及其他支隊部分團以下干部和偵察隊組成新四軍先遣支隊,在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領下,向東挺進。5月19日,新四軍先遣支隊正式進入蘇南敵后戰場。6月15 日,先遣支隊抵達南京與鎮江之間的下蜀車站附近,完成破壞公路的任務。17日,又取得衛崗戰斗的勝利,斃傷日軍土井少佐以下20余人,擊毀汽車4輛,繳獲一部分軍用品。
新四軍第一支隊主力于5月中旬,向安徽南陵開進。6月,深入蘇南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東進抗日,先后取得新豐東車站、新塘、句容等戰斗勝利。不久,又和第二支隊一起在鎮江、常州、蕪湖之間的廣大地區,粉碎敵人20余次"掃蕩",共同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初到蘇南,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宣傳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團結更多的人,擴大抗日力量。有一次,蕭治平帶領宣傳人員在丹陽縣鄉下調查時,碰到丹北自衛總隊的官兵,押著一名"犯人"向總隊部走去。經打聽,才知那名"犯人"是個大商人,因孫子頸上掛著迷信用的"壓邪"小圓鏡,而被自衛隊當作向日機發放信號的漢奸抓了起來。蕭治平帶領宣傳隊前往交涉,耐心地向自衛總隊官兵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以及懲辦漢奸應有真憑實據等,才將商人釋放。蕭治平處理好這樁事,對丹陽商界影響很大,一些愛國商人主動來新四軍駐地訪問,都表示要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后來,丹北自衛總隊在新四軍的教育幫助下,也逐漸成為一支有力的地方抗日部隊。
1939年2月12日,新四軍第一支隊奉命攻打(南)京杭(州)公路和溧(陽)武(進)公路交叉點上的東灣。蕭治平向營長鄭成芳提出在手榴彈上系上硝包襲擊日寇據點的建議,認為這既能殺傷敵人,又能著物起火,給日軍制造混亂。這一仗果然殺敵不少,繳獲甚多。東灣戰斗勝利結束后,第一、第二支隊相互配合,又取得夜襲延陵鎮的勝利。3月7日,蕭治平又率部在丹徒縣白石山附近與敵苦戰一整天,他的老戰友蕭國生陣亡。戰斗結束后,他曾寫詩悼念。 詩如下:
日寇猖狂肆獸騎,失吾同志失吾師。
神州光復妖氛靖,先奠英靈酒一卮。
道出了他與蕭國生的深厚情誼,也表達了他抗日救國的決心。
11月7日,為協調與指揮蘇南的新四軍部隊,第一、第二支隊奉命合并,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所,陳毅任指揮。1940年6月,蕭治平調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中校教導員。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主力北渡長江,執行開辟蘇北的戰略任務。9月,國民黨頑軍第八十九軍向蘇北黃橋地區進攻。當時留在蘇南武進、金壇以北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指揮部,派他偕黎曉國等前往蘇北,向陳毅副軍長請示是否派兵前往黃橋地區支援。10月2日,當他們帶著陳毅的指示折返江南行經泰興、黃橋之間的馬路時,蕭治平不幸踏響日寇埋設的地雷,光榮殉國,時年30歲。
(諶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