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陳師洛
第八十九軍軍部少將參謀長,1941年2月23曰于江蘇淮陰被炸陣亡。
陳師洛(1902—1941),字謀敦,湖南茶陵縣湖口鎮黃泥沖村人。 其父行醫,家境尚好。陳師洛自幼聰穎,7歲入私塾念書,師從茶陵的尹凡超、陳應炳、譚壽山等人,勤讀經史子集。1920年,陳師洛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秀,熱愛文體活動。畢業后,曾與老師陳應炳(大革命時期農協會委員)在茶陵縣城創辦進步刊物《自治周刊》,中共領導人李富春路過茶陵時,曾給該刊物予贊揚。
1928年4月,陳師洛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后,在軍校見習一年。1929年冬,因父親病故,回家居喪半年。1930年秋,陳師洛離開家鄉,開始戎馬生涯,先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第七十九師(師長路孝枕)政訓處任少校政訓員,后升任中校秘書。1934年5月至1937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軍長鄧寶珊)政治部中校秘書。
1937年“七七”事變后,陳師洛任第三十三師(師長韓德勤)政治部上校主任。1938年4月,升任第八十九軍(軍長韓德勤)軍部少將參謀長。隨軍參加徐州會戰,轉戰于江蘇、安徽等抗日前線。1938年4月中旬,華北、蘇皖各戰區之日軍向津浦線南北兩端集中,企圖會攻徐州。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韓德勤,轄第八十九軍、第五十七軍)奉命部署于高郵、寶應一帶,警戒揚州,守備京杭大運河。5月上旬,日軍攻陷臨城、高郵,向阜寧、淮陰逼近。我第八十九軍與之展開激戰。隨后,日軍不斷增援,5月9日,蒙城失陷。14日,金鄉、魚臺失陷。由于形勢對我軍不利,為避免與日軍決戰。15日,其他部隊奉命撤退到魯南、魯中地區建立根據地游擊日軍,第二十四集團軍留蘇北游擊。
1939年11月26日,中國各軍開始發起冬季攻勢,第八十九軍攻擊蘇北地區日軍,陳師洛經常在槍林彈雨中到前線觀察敵情,徹夜不眠。
1941年1月,日軍為解除蘇、皖、魯、豫地區我游擊部隊的威脅,不斷對這些地區進行轟炸。2月23日,陳師洛在江蘇淮陰遭日軍飛機轟炸,壯烈犧牲,時年39歲。
4月,陳師洛遺體遷葬于淮安曹家園。后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給陳師洛頒發抗戰陣亡將士撫恤令。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政部追認陳師洛為抗日烈士。
(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