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以史惠民
2015-07-27 08:40:07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7月26日訊(記者 白培生 李秉鈞 通訊員 吳義國)聚焦熱點回應社會關切、傳承“紅色基因”以史惠民。7月26日,全省“以史鑄魂”座談會在桂東縣召開。會議指出,黨史工作不但要總結好寶貴經驗,更要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歷史支撐。
桂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路線的發(fā)祥地、“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頒發(fā)地、紅六軍團長征出發(fā)地,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開展革命活動。全縣有主要紅色文化遺址27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個。
如何利用紅色資源推進當?shù)亟洕ㄔO、助力湖南“四個全面”實踐?座談會上,與會人員暢所欲言。“從老一輩革命家‘崇’嚴尚‘實’的風范中,我們感受到從嚴方能干凈,務實才能擔當。”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志初介紹,“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他挖掘了老一輩革命家大量的故事,第一時間撰文《“嚴”與“實”的血脈》,先后30多次應邀在省直機關、市縣區(qū)中心組、軍警校院等單位授課。同時,全省各級黨史部門領導和專家,深入基層為黨政干部和群眾補“鈣”鑄“魂”,把黨史研究成果通過開辟論壇、召開“諸葛亮會”、舉辦專題展覽、出版“紅色刊物”等多種形式,傳播到了千家萬戶。
會議指出,“以史鑄魂”鑄就的是忠誠,是為民謀利的擔當,要從根本上為老百姓辦實事、謀實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以詳實的黨史資料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進行駁斥,要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歷史支撐,全面助力湖南“四個全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