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遠生同志在2015年度室中心組(帶機關)第一次集中學習作輔導報告
編者按:2月25日,省委黨史研究室2015年度中心組(帶機關)第一次集中學習,以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和險惡用心為主題,夏遠生同志作了輔導授課,現將講課原文轉載,供大家作進一步學習。
以史鑄魂與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研究員夏遠生
(2015年2月25日)
這個題目不好講。
這是張志初主任命題作文。原先,省委宣傳部也命了一個題:《黨史出版與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題目不好講,也怕講不好。
一來:以史鑄魂,版權在張志初主任,我只懂存史資政育人、服務經濟發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如習總書記所說“永遠都要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來:歷史虛無主義,我不贊同,但研究不多不深。小平同志說什么是社會主義還搞不清楚。我們搞了一輩子歷史唯物主義,不能說弄明白了。何況歷史虛無主義,聽的接觸的都不多,如何反對,心中無數。但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正者無敵,正氣凌云;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政黨、政治正了,不怕別人“虛無”。
中央明確提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作為老黨史工作者,以為很必要、很切中要害。
一、什么是歷史虛無主義?
什么是歷史虛無主義?眾說紛紜。可以從哲學、文學、名詞、概念方面理解,可以從政治層面、學術層面、社會層面、生活層面解讀。
說起來,歷史虛無由來已久。30多年前,讀大學時,就有非毛和挺毛兩派,三句話不對勁,吹胡子瞪眼,寢室里可以勢不兩立。其實,世界上很多事,說復雜就復雜,說簡單就簡單。歷史虛無主義,不外乎政治上傾向資本主義;思想上呼喚自由主義,傾向顏色革命和平演變;學術上以自我為中心,傾向斷章取義對待歷史和價值;文學上動不動寫作幾部曲,傾向以人性人情反映百年中國史、民族變遷史、家庭興衰史,否定革命、斗爭。
由于工作關系,曾協助宣傳部、文化廳、出版局、廣電局作了20多年的審讀審看審聽審查工作,對于嚴肅、積極、向上的作品,一般都于理于情寬容對待,開開綠燈,但對于太虛無主義的作品和觀點,則把把關、提提醒,不怕得罪機構、得罪人。國家網信辦依法關閉133個傳播歪曲黨史國史公眾賬號,只是針對互聯網;而新聞、出版、文學、廣電、傳播等媒介還亂得很。
在此,從黨史研究的角度,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英國作家喬治•奧維爾說過一句名言“誰控制了歷史,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歷史”。意大利學者克羅齊的名言“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邱吉爾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真相只有親歷者才知道。”中國人的治史傳統,則是秉筆直書。文天祥《正氣歌》推崇“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顧名思義,從辭海、詞典解釋虛無、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1、虛無——①道家說:道體虛無,故能包容萬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莊子:恬惔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筆者認為:“虛無”相對的概念是“實在”。“實在”和“虛無”是一對二元概念)
②想象、理想。劉師培: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際,多尚虛無。(為什么浪漫主義的南方人毛澤東,長征到了陜北以后,能把革命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起來,原來根源在這里)
③盲目否定或排斥。巴金:革命也滅亡不革命也滅亡的虛無悲觀的思想。(這接近于我們今天談的虛無主義)
2、虛無主義——哲學意義上,認為世界、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目的、真相和本質價值。尼采把否定歷史傳統和道德原則的現象稱之為虛無主義。可見,虛無主義的特點是“盲目否定”甚至“否定一切”。
3、歷史虛無主義——歷史理論術語,一種對待歷史的非歷史態度。否認歷史的規律性,承認支流而否定主流,透過現象而否認本質,孤立分析歷史中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整體過程。其代表,可以說是“全盤西化論”,通過對中國革命進程中階段性錯誤的分析,而全面抹殺革命,抹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歷史,抹殺革命領袖。
歷史虛無主義的定義——根本就是歷史唯心主義。共產黨人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當然要反對歷史唯心主義的東西。
對此,黨的領袖有很多精辟的論述:
1、毛澤東:“破壞虛無主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要破壞那些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虛無主義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貴族式的、頹廢的、悲觀的以及其他種種非人民大眾非無產階級的創作”,“在破壞的同時,就可以建設起新東西來”。
2、習近平:“不能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講話中指出:“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并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3、防止歷史虛無主義——劉云山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講話中指出:要認真貫徹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符合中央基本精神,防止歷史虛無主義,堅決反對否定黨的歷史、否定老一輩革命家的錯誤傾向。
{Ky:PAGE}
二、歷史虛無主義的3種具體表現
1、非毛化
“非毛化”,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最初形態。改革開放之初就出現了。北京“西單墻”,打出“堅決批判中國共產黨”、“徹底批判毛澤東”的標語。
鄧小平反對“非毛化”:“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歷史性的錯誤。”
歷史虛無主義,虛無馬克思主義,虛無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從根本上動搖核心價值觀、歷史觀,“通過偽造、剪裁、曲解、濫用史料的方法,按照自己的預設徹底顛覆了毛澤東的正面形象。”
黨史學者楊奎松批評《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該書“確實挖掘到了相當多的史料,但只要預先將毛在內心中定性為惡,再多的史料在其眼中,也只會從惡的方面來理解和解讀,而難以被客觀地運用。這樣的情況充斥于全書的絕大部分章節,這可以說是該書最為失敗之處。”同樣,《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千秋功罪毛澤東》,也是關于毛澤東的謠言與假相之作。盡管謬論能廣為流傳,仍然還是謬論。
美國哈佛大學托尼•賽奇教授提醒說,目前中國對毛澤東的肆意丑化已經超越了一個民族應有的理智界限。眾所周知,毛澤東應該算是中華民族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焦點,已經深深嵌入了中國歷史。如果一味地否認或者清除毛澤東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只會給中國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甚至可能造成分裂!把改革開放30多年的社會發展成果和思想成果與改革開放前30年割裂開來,而毛澤東思想被淡化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表現。
一種代表性的錯誤觀點是:評價毛澤東“功勞蓋世,罪惡滔天”;“革命有功,建設有錯,文革有罪”。
2、非革命化
典型口號是“告別革命”。認為革命只起破壞性作用,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蠱惑了黨員干部群眾,造成了思想混亂。
①否定人類社會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以歷史的偶然性來否定中國革命具有歷史必然性,提出所謂“革命制造論”、“革命破壞論”、“誤入歧途”等謬論,企圖否定革命來否定黨的歷史,否定走社會主義道路。
②毛澤東說:“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由、解放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充分證明: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是現代化的助推器。沒有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勝利,就不能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不能把革命與現代化對立。
③歷史虛無主義,“告別革命”,“否定改革”,批評“救亡壓倒啟蒙”,以回歸傳統為名,用極端保守主義的態度評價歷史、傳統和文化。從老子的“絕圣棄智,忘情寡欲”,到莊子的“人生如夢,隨俗浮沉”;從佛教的“看破紅塵,四大皆空”,到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把它們作為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境外桃源。
④值得探討的作品——有一位陜西著名作家,寫了一部反映中國20世紀百年變革的長篇小說。自言“在煙霧里說著曾經的革命而從此告別革命”。筆下的秦嶺游擊隊,顛覆了以往工農武裝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小說中延安來的“李得勝”,用了人人皆知的毛澤東轉戰陜北化名。小說把蘇維埃革命、土地改革、“文革”、改革開放,4個革命歷史階段,異化、異樣地呈現出來。歸結到人間毫無意義的打打殺殺、是非曲直、恩怨情仇、榮辱悲歡。這種文學寫史的傾向有增無減。
3、非歷史化
①以假設推斷代替歷史事實。提出“假設不搞五四運動”、“假設不向蘇聯學習而向英美學習”、“假設當年不出兵抗美援朝”、“假設不搞三大改造”等非歷史的觀點,主觀推論可能產生的效應和結果,證明自己判斷的正確,吹噓“先見之明”。
②歷史虛無主義,試圖以“超歷史”、“非歷史”的方式,把“革命史觀”與“現代化史觀”絕對對立。
③1989年9月,江澤民強調“任何割斷歷史,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借口‘改革’而否定黨的優良傳統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江澤民也是首次使用“歷史虛無主義”概念的總書記。
④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虛無所有的歷史,而是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有所肯定、有所否定。其價值標準就是否定革命,重點是歪曲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歷史。有學者發表“汪精衛曲線救國”、“蘇維埃根據地是別國在中國的殖民地”等言論,故作驚人之語,實際上是對歷史的歪曲。有教授指鹿為馬,說“馬克思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了”,“政教合一的蘇聯模式利用政治高壓而把極端虛無主義的歷史觀貫徹到社會各個領域”。
{Ky:PAGE}
三、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習近平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
1、以史鑄魂,要準確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習近平強調,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90多年黨的歷史,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和主線,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以史鑄魂,需要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黨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要求把90多年黨的歷史與1840年以來中國170多年歷史銜接起來,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深刻認識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以史鑄魂,要按照習近平強調的,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的這些要求,作為“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
2、以史鑄魂,要正確對待、如實反映黨在前進中的失誤和曲折
習近平指出,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歷史進程。自己的經驗,包括自己的失誤,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
對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失誤和曲折,應著重分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辦法、措施和制度。習近平深刻闡述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不能相互否定。
3、以史鑄魂,要清醒抵制、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和表現很多。略舉若干:
①偏聽偏信,以偏概全,以小否大
以偏概全,以點帶面,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是歷史虛無主義典型手段。
中國共產黨一大之前,湖南有沒有黨組織的問題。一些學者和著述,不顧黨的文獻,不顧多數當事人的口述和回憶,否認毛澤東在湖南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并代表湖南早期組織出席黨的一大,參加黨的創建。他們舉證易禮容說沒有的回憶,而對易禮容說有的回憶置之不理。
一些學者和著述,熱衷于炒作共產黨在探索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黨內思想斗爭和政治分歧,把黨史說成“陰謀史”、“權術史”。
②研究黨史歷史不能“細節決定成敗”
近年來“細節決定成敗”的說法很時髦。一些學者和著述,拘泥于細枝末節,以碎片化的解析,否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和毛澤東歷史貢獻。在歷史真相解密的幌子下,片面引用史料軼聞,用孤證和摻水的材料,展現碎片化的細節,提供各類震驚、雷人的所謂歷史真相。有嘩眾取寵之謂,無實事求是之心。詭辯論使之能夠任意建構、假設、歪曲歷史。
毛澤東研究專家李佑新,堅持對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傾向,進行政治剖析和學術批判。他指出:“某些歷史細節的真實性并不意味著歷史整體的真實性。”他認為:歷史虛無主義所揭示的歷史細節并不都是真實的;真實的歷史細節需從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去說明;細節的真實性并不等于歷史的真實性;應該正確把握歷史的本質與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功過;研究毛澤東應具有正確的價值立場。
③以舊為新,獵奇,唱反調,熱衷于做翻案文章
改革開放以來,黨史、歷史研究領域撥亂反正,做了不少成功的翻案文章,重新評價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成為黨史界、歷史界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但是,也要警惕為翻案而翻案、以重評為時髦的傾向。
歷史虛無主義往往用一些片面材料,很輕易地作出顛覆性的結論,輕易地推翻過去的正確判斷,而當成“創新成果”塞給讀者。“取其一點,不及其余”,歪曲顛覆歷史。我們黨是經過艱苦奮斗,不斷地同各種困難作斗爭,不斷地同敵對勢力作斗爭,同時也不斷地同自己的缺點錯誤作斗爭。這些錯誤和失誤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畢竟是前進中的錯誤,是主流中的支流,是探索當中難以避免的。要看本質,看長遠,看發展。
關于國共兩黨兩軍抗戰歷史的評價問題。歷來國民黨誣蔑共產黨“游而不擊”、“保存實力”。近年來,一些學者和著述,熱衷于引用新披露的國民政府檔案和蔣介石日記,為國民黨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作翻案文章。有人簡單類舉國軍與人民軍隊抗擊日軍的數量、國軍陣亡多少將軍、人民軍隊陣亡幾個將領,夸大國軍作用,縮小人民軍隊作用。
七七事變時,中國軍隊現役士兵170萬,而紅軍改編八路軍時全軍約4.6萬,改編新四軍全軍1萬。總計不足6萬。占中國軍隊總數的3.5%。
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軍、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150萬、偽軍118萬。兩相對比,國軍殲滅日軍98萬,人民軍隊殲滅日軍52萬,殲滅偽軍全部118萬)逐漸成為抗戰的主力軍,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
真實的歷史,客觀的數字,足以說明,僅僅從戰果這一點上,就可以雄辯地證明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歷史虛無主義迷惑人,一個手法就是用學術研究做幌子,“挖掘新的材料”,“還原歷史真相”,“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打著“學術反思”、“還原歷史”、“重寫歷史”、“專家解密”“技術解讀”“還原真相”之名,“重評”、“反思”、“還原”“創新”的旗號,否定黨史、歪曲國史、解構歷史、曲解軍史、胡編戰史、傳播野史。以“雷鋒的照片是擺拍的”“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全都寫到日記里”“數學家證明雷鋒沒那么多時間做好事”為話題,做文章,歪曲事實,混淆視聽。
杭州西湖岳飛墓對聯:“忠奸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辨偽真。”史評自有人心在,扶正壓邪,滌濁揚清,揚民族浩然正氣,是一個正直的史學工作者應有的史識良知,也是黨史部門以史鑄魂題中之義。
4、要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不做歷史虛無主義者
毛澤東說:“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鄧小平說:“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
習近平說:“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
習近平還說:“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
5、要警惕“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解放軍報的《雷鋒是假的?不許歷史虛無主義‘毒箭’射向先烈》一文,就是針對西方勢力“去其史”的回應。這種回應,不僅必要,而且要在輿論上贏得大眾認同,它影響中國的現在,關系到中國的未來。
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意識形態領域大刮歷史虛無主義之風,“去史滅國”,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習總書記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
6、要治標,更要治本
①大力弘揚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識別和應對歷史虛無主義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列寧強調,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
唯物史觀是人們正確對待歷史的根本指針。這個指針涵蓋的立場觀點方法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用辯證的、歷史的、實踐的觀點來解讀與運用歷史,堅持黨性原則與科學精神的統一,處理好政治與學術、歷史與現實的關系,維護正確結論,反對錯誤傾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這方面要發揮理論優勢,不斷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提供理論支撐與歷史智慧。
②要堅定黨的歷史自信
堅定黨的歷史自信,特別是要對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對中國人民在探索和奮斗中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堅信不移。
道路是決定中國命運。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只有堅持歷史自信,才能堅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深入思考的歷史進程中更好地走向未來。
青年毛澤東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陳云說過:“三年恢復,趕上蔣介石二十二年。”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遠在美國的李宗仁感慨萬千:“我們搞了20多年,連一輛像樣的單車都造不出來,不能不服氣呀!”
③要對歷史正確認識
習近平指出:“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
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標志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性認識高度和成熟程度。歷史是不能任意選擇的。更不能虛無歷史、割裂歷史、歪曲歷史、否定歷史;絕不能通過歷史個別現象而否認歷史活動的本質和規律,孤立地分析歷史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歷史運動的整體過程。更不能質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
一本新出版的評論刊物,一位知名的文學理論家,談當代文學史料,斷定柳青及其《創業史》——“傾注全部情感歌頌的梁生寶道路和互助合作運動,并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而只是一個美麗的烏托邦”,在當時“受到了被打倒的地主富農、普通農民乃至貧農和黨員干部的抵觸”。不能說這位評論家就是歷史虛無主義,但是他輕而易舉地否定了以梁生寶為代表的中國新農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否定了“一化三改”中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冠之以“烏托邦”,進而否定了奠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經濟基礎之一,無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60多年探索開創的現實途徑,而是侈談所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完全可以說缺乏對中國道路由來發展的歷史常識,有意無意地欣賞和傳播了對中國農業合作化歷史的虛無主義觀點。十八大報告強調“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是不容否定的。
習近平對正確認識歷史和評價歷史的精辟闡述: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是必須修好的必修課。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
④處理好學術與政治、創新與發展的關系
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主要是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學術與政治、創新與發展、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多元化的關系,貫徹雙百方針,促進學術繁榮、思想解放、文化發展。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里,既要深刻總結、汲取“文革”的老教訓,也要注意分析、汲取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經驗。
中央關于黨史工作的10號文件要求“出版部門要精心組織黨史作品出版發行”。黨史基本著作,是正史、信史,是存史資政育人的有效權威載體。而別史、外史、野史,是承擔不起嚴肅的歷史責任。編寫出版正史、信史,傳承黨的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關系到鞏固人民基業、執政基礎。所以,習總書記強調要把黨史研究第一位的任務抓好,這樣才能為以史鑄魂,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正確認識和評價黨史國史軍史改革開放史,提供正本、正能量、正品,防止劣幣驅逐良幣、野史沖擊正史。正史不正,信史無信,也會造成虛無主義泛濫。求是存真,立準立好,存史資政,育人鑄魂,必須真善美,杜絕假惡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