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李 濤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委技術部部長兼政治委員。
湖南省汝城縣人,瑤族,1905年9月8日出生于汝城縣延壽鄉新坡村一個耕讀世家。曾就讀于汝城縣模范小學、濂溪高小、湖南省郴州第七聯合中學。1926年初,在郴州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受郴縣黨組織派遣,回汝城開展建黨工作,發動群眾支援北伐。9月,受湖南省總工會指派,任駐汝城工人運動特派員,先后組織店員、泥木、理發、縫紉、五金、教職員等行業工會,改組了土豪劣紳把持的縣總工會。1927年2月,當選為汝城縣總工會委員長,兼工人糾察隊隊長,帶領工人糾察隊維持治安,禁煙、禁賭、禁娼,清查不法劣紳。馬日事變后,與中共汝城特別支部書記朱青勛一起,領導汝城農民運動堅持長達86天之久,為當時湖南所罕見。后率突圍出來的農軍轉移到湘贛邊境,奉命改編為工農革命軍,任營黨代表,策應秋收起義。1929年春,輾轉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
1930年后,歷任紅六軍支隊政委、紅三軍縱隊政委、紅七師政委兼師黨委書記和紅三軍軍委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斗。紅軍長征期間,曾任軍委縱隊先遣突擊隊隊長、軍委二局政委、軍委縱隊司令員、西北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軍東征時,任紅軍抗日先鋒軍政治部敵軍工作部部長。中央派他去楊虎城部做統戰工作。西安事變后,又奉命前往二十五軍,任南路軍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谷諔馉幈l后,曾任八路軍駐西安、武漢辦事處處長、南京辦事處主任,并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名義,做東北軍、西北軍和一部分川軍的工作,還負責與東北抗日救亡總會黨組織的聯系。他機智、穩重,不僅向長江局提過許多重要建議,而且統戰工作搞得相當出色。1939年1月,任中共南方局社會部委員兼統戰委員會軍事組成員,奉命到國共合作舉辦的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任政治教官、中共工作組組長、代表團團長。他講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中共的抗日主張及如何做群眾工作等課程。通過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為國民黨軍隊培養了大批游擊干部,同時也擴大了中共及八路軍的影響。1941年3月回到延安,先后任軍委經濟建設部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央情報部第三室主任、軍委作戰部副部長兼二局局長。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軍委作戰部代理部長、部長兼一局局長。列席了七屆二中全會。在三大戰役中,他不僅是黨中央和軍委首長的得力助手,而且使作戰部成了十分出色的參謀機構。1949年4月30日,受毛澤東委托,他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的身份發表聲明,嚴厲譴責了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在中國的暴行。1950年10月8日,起草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待命出動朝鮮的命令》,向中央軍委提出過許多重要建議,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校長。1952年2月,他任軍委技術部部長兼政委,并擔任黨委第一書記。狠抓黨委的整頓和建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體領導制度。他十分重視對青年干部的培養,言傳身教,嚴格要求用“桐油缸子裝桐油”和“高門檻”的政策來選拔教育干部。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1970年12月20日在廣州病逝,終年65歲。
葉劍英曾高度評價他說:“水平很高,很有經驗,既是一位好領導,又是一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