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濤

傅秋濤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
湖南省平江縣人,1907年8月3日出生于平江縣安定鎮一個貧苦家庭。1925年投身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平江縣雇農工會委員長,紅十六軍八師師長,湘鄂贛總工會委員長,中共湘鄂贛省委副書記、書記,省軍區政治委員,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兼一團團長、七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區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委,魯中南區黨委第一副書記,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徐州軍管會主任、華東運輸司令部司令員、山東分局第一副書記。新中國建立后,任中央復員委員會秘書長、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紀委常委。
1925年至1932年的7年中,他從基層工會到任省總工會委員長,長期深入邊遠山區基層工會和雇農工人中,做細致的思想工作,發動工人投身革命運動,解決工人的切身利益問題,使湘鄂贛省的工會會員發展到6萬多人。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敵人對湘鄂贛實行嚴密包圍和“圍剿”,他帶領部隊克服重重困難,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打擊進犯的國民黨部隊,堅持革命斗爭,保存了近500名黨員、干部和390余名戰士。
1948年8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作為支前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動員和組織了50萬民兵參加戰斗,準備了數萬擔架、挑子,全力支援前線,保證了戰役的勝利。他任華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期間,共動員200多萬民工和民兵支前參戰。1949年2月,陳毅在徐州召開的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上激動地說:淮海戰役是怎么勝利的,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新中國建立后,他致力于復員轉業和民兵建設。1956年3月撰寫了《實行義務兵役制,保衛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對于志愿兵役制改為義務兵役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優越性,對于義務兵役制的基本內容及其貫徹實施辦法等,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林彪、江青反黨集團誣為“彭黃反黨集團漏網分子”、“走資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受到殘酷迫害。粉碎“四人幫”以后,黨中央給他徹底平反,恢復工作,任總參動員部顧問。此時,他已身患癌癥,身體虛弱消瘦,仍熱愛民兵工作,決心編寫一部《中國民兵史》,并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以驚人的毅力把35萬字的《中國民兵史》初稿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一遍。他說:“共產黨員要命,是為黨、人民干工作的。不干工作要命有啥用!”這是他一生遵奉的信條。
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稱他是“我軍久經考驗的優秀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