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武

張經武
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第一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湖南省酃縣(今炎陵縣)人,1906年7月15日出生于酃縣沔渡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畢業于湖南省立第三師范。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冬進入中央蘇區,先后任紅軍學校營長、軍委軍事教導團團長、軍委直轄教導師師長、軍委縱隊參謀長等職,為擴大紅軍,粉碎蔣介石的反革命軍事“圍剿”,保衛中央蘇區,培養紅軍軍事骨干,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在長征途中,負責保衛軍委機關的安全。1936年,他遵照毛澤東的指示,以紅軍代表的身份會晤了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軍長、河北省主席宋哲元,通過做工作,使其接受了中共“槍口對外、聯合抗日”的主張,并于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奮起抗日,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員、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副司令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參謀長、晉綏軍區參謀長等職。1937年赴濟南開展抗日統戰工作,舌戰國民黨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促使韓釋放了包括原中共山東省委負責人在內的60多名中共黨員和革命志士。還在山東培養了1500多名抗日軍政干部,壯大了中共在山東的抗日領導力量。1938年10月,他奉命與郭洪濤、黎玉等組成中共山東分局并組建了八路軍山東縱隊,將山東各支抗日游擊隊整編為10個支隊和3個獨立團,共計24500人。在他的指揮下,山東縱隊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其中“五井戰斗”被譽為“山東抗戰兩年最模范的勝利戰斗”。在國民黨頑固派秦啟榮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太河慘案”后,他果敢堅決地領導了反摩擦斗爭,一面在政治上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罪行,一面在軍事上組織反擊,收復了太河鎮,打擊了頑固派的囂張氣焰。他重視提高部隊的戰斗力,進行嚴格訓練,到1940年冬山東縱隊和地方武裝擴大了兩倍,解放戰爭時期已發展為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的主力。毛澤東予以贊揚。徐向前給了很高評價:“經武同志政治上堅定、工作負責、積極完成黨的任務,‘山縱’對他的信仰很高,是黨的優秀干部。”1942年從山東到晉綏后,為保衛陜甘寧地區和黨中央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參謀長、晉綏野戰軍參謀長、西北軍區參謀長、西安警備司令部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參謀長,參加了保衛延安、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戰斗。
新中國建立后,先后任中央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辦公廳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主任。1951年4月,以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代表的身份與李維漢等參加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隨即任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他僅帶少數隨行人員繞道香港、印度到亞東勸說達賴返回拉薩,為和平解放西藏立下功勞。在拉薩,他把毛澤東主席的囑咐“統戰上層,愛國一家”牢記在心中,不顧個人安危,走訪上層人士,宣傳黨的統戰政策,力排各種阻力,做好工作。達賴致電毛澤東表示擁護《協議》。1951年10月1日在拉薩豎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召開了第一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群眾大會,和平解放西藏決策得到了初步實現。從1952年3月至1966年,先后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區委書記、西藏軍區第一政委、中共西藏工委第一書記,為全面實施《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建設西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解放西藏的和平使者,深受西藏人民的愛戴。1958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1965年9月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一伙殘酷迫害,他寧折不彎,以死抗爭。1971年10月27日絕食而亡,終年65歲。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10月,他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1979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為他舉行了隆重追悼大會,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致悼詞,對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