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

歐陽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解放軍報社總編輯,第四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湖南省平江縣人,1912年1月出生于平江縣三市鎮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8月參加紅五軍。1931年3月加入共青團,同年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紅軍師政治部宣傳員、團宣傳隊長、團政治處技術書記、紅十二團黨總支部書記、八路軍團政治處主任、一一五師獨立旅政治部副主任、支隊政治部主任、膠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海防支隊政委、東北人民自衛軍第三縱隊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四十一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淀區軍管會副主任、四十一軍政委兼粵東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南軍區公安部隊政委兼廣東省軍區政委、《解放軍報》總編輯兼《八一雜志》總編輯、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政委、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部長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電子工業部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是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常委。
1930年參加紅軍后,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紅軍長征。抗日戰爭中,在平型關戰役的最緊張階段,他和八六六團迅速越過公路,占領了老爺廟陣地,控制了公路以北的高地,為奪取戰役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1939年參加創建魯西抗日根據地,取得顯著成績。1942年5月任山東縱隊五旅政治部主任時,抓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處理部隊肅托擴大化問題,對旅政治部逮捕在押的“犯人”40多人、嫌疑分子100余人,經過3個月的細致調查,除幾個人送膠東軍區黨委處理外,全部予以釋放,并分配適當工作,因而挽救了大批同志。在膠東軍區3年多時間,他認真做好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協助組織了1943年的整風運動和反“蠶食”、反“掃蕩”斗爭,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大生產活動,對日、偽軍展開大規模的夏季和秋季攻勢。抗戰勝利后,率部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的主要戰役。任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時,每次戰役、戰斗,都組織各級政工干部深入前沿陣地,直接參加戰斗,做好戰場鼓動。還抓緊戰斗空隙及時調整、充實建制,提拔和選配各級干部,吸收一部分經過考驗的積極分子入黨,組織評功、查功、現場嘉獎。在塔山阻擊戰中,第四縱隊經過6天6夜的浴血奮戰,頂住敵人數十門重炮和兩艘軍艦以及十幾架飛機的狂轟濫炸,打退了11個師的輪番攻擊,斃傷俘敵團長以下6000多人,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創造了“模范的英勇頑強的防御戰”范例,受到毛澤東、中央軍委、東北野戰軍總部的表彰。遼沈戰役后,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接著從北到南,一直打到廣東。
新中國成立后,率部參加廣東剿匪斗爭,平息廣東省東江、西江、潮汕及北江地區的匪患,殲匪2萬余名,解放了南澳島。1955年6月,任《解放軍報》總編輯,奉命創辦解放軍報社。1960年10月被誣為“譚政反黨集團”成員,受到降級錯誤處分。1964年10月被誣為替彭德懷“翻案”,受到“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處分。1979年7月,中央軍委為他平反。晚年著有《戰斗的足跡》、《青松詩集》。江澤民為《戰斗的足跡》題寫書名。1998年6月他接受《當代黨建》記者采訪時,結合革命歷史暢談對黨中央三代領導核心的建黨理論的認識,強調基層黨組織建設,從嚴治黨,保證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2003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