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詠生
紅十六師師長,革命烈士。
又名高伯堅、高化愚,化名余伯庚,湖南省平江縣人,1908年11月生于平江縣張市忘私橋一貧苦農民家庭。其父母均是革命烈士。曾入共產黨員吳克堅開辦的秀野學校讀書。192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帶領西鄉民軍同軍閥部隊展開英勇的斗爭,支援北伐軍。1928年3月,率農軍參加了平江撲城之役。1929年任湘鄂贛游擊指揮部第三中隊黨代表、紅五軍第一縱隊第一支隊黨代表,率部在平江、瀏陽一帶打游擊。1930年5月,在彭德懷的指揮下,他率一支隊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一舉攻克平江縣城。后任紅五軍第一師第一團政委兼團長,率部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斗。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他英勇戰斗而負傷。1930年8月,傷愈后任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警衛團政委、紅十六軍九師師長。年底,率部攻打湖北通城,全殲敵謝彬部一個團。1932年,任湘鄂贛紅軍第五分校校長。1933年8月,紅十六軍改編為紅十六師,任師長。根據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獎給紅十六軍的“堅強苦戰”旗幟,他為紅十六師譜寫了一首軍歌,歌詞寫道:
全蘇大會賜我旗,堅強苦戰!
鮮紅旗幟招展兮,光榮燦爛。
幾年殘酷血戰兮,精神不滅。
盼我全軍將士兮,更加努力!
今后如何貫徹兮,工農利益。
堅強苦戰,光榮燦爛,萬歲!萬歲!萬萬歲!
紅十六軍全體將士高唱軍歌,為工農而戰。
1933年12月,紅十六師奉命東進,會同湘贛地區的紅十七師,破壞南潯路,以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斗爭。1934年5月,湘鄂贛省委機關從江西萬載小源轉移至銅鼓幽居,被敵包圍。他率部掩護省委機關突圍,遭受重大損失。為避開強敵,部隊化整為零,他帶領20多人向修水黃茅山行進。在修水全豐的坑口遭敵保安團襲擊,他因左臂負傷而被捕。在押往修水縣城途中,他乘機打倒敵人逃走,夜幕茫茫,不辨路徑,不幸墜入崖下的腳魚潭而壯烈犧牲,年僅26歲。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曾在平江河西建立詠生縣。平江縣現設有詠生鄉,以紀念烈士。